Jizz日本少妇人妻

教育科研首頁 >> 思學通教育研究院 >> 成果展示 >> 正文

【論文】中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成因及對策

發布時間:2013-10-29 閱讀次數:

    摘要:進入21世紀后,對中學生數學學習心理的研究已成為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點.通過大量研究都揭示出部分學生存在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如自信心匱乏、思維障礙、缺乏學習興趣、知識結構模糊等,這些心理障礙都阻礙了中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作為教師,我們應當與同學們一起努力,從多個方面克服和解決這些心理障礙和畏難情緒,幫助中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數學的思想和方法。
    一、中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成因
    情感因素是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重要因素,學生情感上的障礙,如缺乏學習興趣,自信心匱乏,思維障礙等等,必然使其學習行為消極化,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強化惰性心理。在這種心理狀態支配下,學生不可能進行有效的學習,因而不斷地產生學習困難.如果教師的教學得法,就能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對癥下藥,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中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類型
    雖然并非每個數學差的學生都有心理障礙,但對部分學習數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心理分析,有助于我們找到解決困難的對策.從初步研究的結果來看,目前中學生學習數學心理障礙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信心匱乏
    許多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束手無策,部分原因并非其數學概念、知識掌握得不好,而是由于缺乏解決問題的信心,從而影響了他們思維靈活性和流暢性.此外,像缺乏信心、缺乏熱情、缺乏興趣以及動機等情感方面的因素還會影響師生教學信息的溝通、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解題的速度和準確性,最后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而不斷出現的挫折感、失敗感又會打擊學生的信心,使他們越陷越深。
    2、思維障礙
    有些學生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難以脫離具體事物和表象.他們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注意知識、方法的積累,不善于對已學知識作系統的歸納和整理,對數學的概念、法則、定理、性質等方面的知識都會有很多缺漏,造成知識的斷層,也會成為思維開拓的栓結.還有些學生只是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機械地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不能將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加上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尚未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遇到一些新問題往往會覺得無從下手,無法把當前的問題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系統中.不善于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致使思路受阻.這些表現都可以歸結為思維障礙.
    3、缺乏學習興趣
    有一份對不同學生、不同班級、不同學校的調查,其中發現相當多的學生對學習數學沒有興趣或者興趣不濃,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平均達到21%,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竟達到87%左右,時有時無、興趣不穩定的占24%左右,教師教學方法適當才有興趣的占8%,有興趣學數學的只有23%.可見學生學習數學的意識非常淡薄,缺乏強烈的求知欲,興趣明顯偏頗、膚淺、不穩定、效能性低,老師進行著毫無興趣的“教”,學生進行著毫無興趣的“學”.由此看來,學生之所以對數學不感興趣歸根結底是因為“學不會”.
    4、知識結構模糊
    完整合理的知識結構是產生多種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條件,系統的結構化知識對思維能力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義。從一些診斷和測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考試中可以看到:一些學習數學有困難的中學生并非有心理問題,而是由于其數學知識結構形成不好所造成的學習上困難,歸其原因,更多的是學生沒有打好基礎,具體表現在對于基礎知識沒有產生數感,符號感等.
    三、如何消除中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
    如何正確引導中學生克服數學學習心理障礙,增強數學教學的吸引力是數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1、樹立強大的自信心
    力求人人都能體驗成功.就是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以及增長他們的才干和成績.目前許多學生對數學感到畏懼,甚至討厭,其數學成績一直上不去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包袱或障礙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那么具體實踐中,我們如何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呢?首先,對于學生考試成績,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打分,以小組的平均分作為評價小組的依據,對于平均分有提高的小組,最低分有提高的小組,都可以給予肯定.另外,也要打破過去只打分數的習慣.說到數學成績,人們似乎只想到分數,似乎只有語文才會有評語.其實,數學也可以寫評語.在學生作業或考試中,如果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上有獨特的見解,教師可在旁邊寫一兩句贊賞的話.例如:“你的思路與眾不同”、“你的方法真特別”、“你的解法真多”等等,并在講評或總結時提出來,這樣,經歷多次的成功,學生的自信心會不斷的增強.并且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養成求異創新的思考習慣.總的來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為學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條件和情境,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獲取是學業成功的必要條件.
    2、培養數學學習興趣
    當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學科產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應盡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氣氛,給學生創造可以獲得成功的機會,而教師的一言一行,對整個課堂氣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的數學課本上大部分章節都安排有實際情境,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到數學問題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放下過去至高無上的權威者的身份,站在學生的立場,做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在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應多使用“我們一起去探索 ”、“我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的語言,這個“我們”實際暗示著教師和學生平等親密的關系.在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抓住每一個可以獲得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能,體驗成功.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欲望,都有得到別人認可的需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注意自己的神態,盡量面帶微笑注視學生,這雖然是一個非常小的細節,但會給學生積極的暗示,讓學生覺得即使自己說錯了也不要緊.同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聆聽別人的意見,尊重發言的同學,即使別人說錯了,也不能打斷別人的話.這樣會更加增強學生的自信,更能激發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自己的愿望.在學生掌握了新內容(法則、方法、原理)后,教師要多用這樣的語言來鼓勵學生,“這是同學們通過探索發現的方法”,“這是同學們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樣的語言,也可以使學生產生自豪感.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會產生滿足感和快樂感,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3、突破學習思維障礙
    根據布魯納的認識發展理論,學習本身是一種認識過程,一方面,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即基礎)或不能覺察到學生的思維困難之處,而是任由教師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識邏輯進行灌輸式教學,則學生在自己解決問題時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另一方面,當新的知識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不相符時或者新舊知識中間缺乏必要的“媒介點”時,這些新知識就會被排斥或經“校正”后吸收.因此,若教師的教學脫離學生的實際,或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過程中,其新舊數學知識不能順利“交接”,則勢必會造成學生對所學知識認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頗,從而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就會產生思維障礙,影響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那么該如何克服思維障礙呢?可以使學生盡可能自我展現思維方式.例如,教師可以與學生談心,精心設計診斷性題目,了解學生可能產生的錯誤想法等.另外要運用延遲評價的原則,即待學生所有的觀點充分展現后,再提出矛盾,以免展現不完全,解決不徹底。有時也可以設置問題,展開討論,引人深思,適度選擇學生不易理解的概念或容易混淆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從錯誤中引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會令學生的印象特別深刻.而且能通過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消除消極的思維定勢.當然,為了消除學生在思維活動中“按步就搬”的傾向,在教學中還應鼓勵學生進行求異思維活動,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不滿足于用常規方法,而是多嘗試、探索最簡單、最好的方法解決問題.
    4、提高解題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提高數學解題能力是數學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解題能力的強弱,我們必須把提高解題能力貫穿于教學始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利用發散思維特性,提高數學解題能力,具體地講,就是依據定理、公式和已知條件,產生多種想法,提出新的設想,發現和解決新問題.發散思維富于聯想,思路寬闊,善于分解、組合、引申、推廣,靈活采用各種變通方法等,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等特性。在數學教學中利用這些特性,可以有效提高解題能力.
    (1)利用流暢性,速解基礎題
    在數學基礎題的解題過程中,充分利用發散思維的流暢性,既要注意橫向聯系,又要注意縱向聯系,融會貫通,達到思維的流暢.
    (2)利用變通性,巧解思考題
    在思考題的求解過程中利用變通性,往往可以另辟蹊徑,獨樹一幟.
    解題也是十分重要的思維過程,不僅與所學的知識有關,而且涉及到心理學、邏輯學、思維科學和數學方法論等眾多領域.大量實踐證明:教會學生方法比教會學生做幾道題更重要,學生只有真正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才能完全從題海中解脫出來.因此,培養和提高數學解題能力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
    另外,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中學數學各個分支的知識是縱橫交錯地相互聯系著的.所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僅是對數學學科本身的要求,也是滿足應用于實際的需要.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綜合運用的主要形式是解數學綜合題.數學綜合題就是涉及數學知識面較廣的數學問題.正因為綜合題具有這一特點,所以,解答數學綜合題要求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師在解題的教學中,應注意發掘各科知識的聯系,廣泛搜集和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掌握各種基本的解題方法,另一主面還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既要按教材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又要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使具有不同智力活動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提高.教師在解題的教學中,還要使學生明確解題的目的;要重視對學生運用知識的實際情況的了解.例題和習題的選擇應該與基本技能教學密切配合,使解題的過程不僅是鞏固的過程,也是發展的過程.
    總之,中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是多方面的,消極作用顯而易見,產生原因也非常復雜.與此相對應,引導中學生有效克服心理障礙的方法也是多樣的,并沒有固定模式.而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要不斷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思維狀況,改進教法,引導學生自覺消除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數學主人,使新課程改革下的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這片園地中開出鮮艷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

【附件】下載查看全文

教育部 中央電化教育館 中國教育報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 中國學校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