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zz日本少妇人妻

教育科研首頁 >> 思學通教育研究院 >> 成果展示 >> 正文

【論文】以勵志教育為主線構建學校課程體系

發布時間:2013-10-29 閱讀次數:

    1997年改制的青島志成實驗中學用“有志者,事竟成”的?;昴哿艘慌逃母锏南蠕h,用“讓每一個有志的孩子走向成功”的校訓吸引了無數懷揣夢想的學子,12年的激情與拼搏,“志成”成為家喻戶曉的熱點學校、品牌學校!12年后的2009年,市政府將學校規范為公辦學校,恢復使用原青島第三十七中學校名, “志成”是我們原有的校名,更是?;甑臐饪s:讓每一個有志的孩子走向成功!
    一、 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框架
    三十七中“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工作正式啟動于2010年9月,在于寅生校長的親自主持下,雖然起步較晚但目前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形成了以勵志教育為主線,涵蓋基礎性學校課程、拓展性學校課程和探究性學校課程三大板塊的學校課程體系。我們的愿景是:在落實國家課程計劃的基礎上,以課程建設為切入點,構建適合學校文化傳承和辦學特色的課程體系,實現教師思想和教學行為的轉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促進特色學校建設。
    二、學校課程體系構建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學校顯性課程體系,實現三級課程育人上的有效互補。
    1. 提高國家課程實施質量,落實基礎育人目標。
    (1)國家課程的校本化二度開發,既是學生高效學科學習的需要,也是教師高效課堂教學的需要,為此學校以“激趣導學”為突破,結合學校對導學案內容做出的具體要求,組織各學科教師反復研討本學科新授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的導學案基本模板,使導學案具有學案、教案、課堂筆記、課后作業四項功能,學校在常規檢查中,也重點檢查導學案的使用情況,作為‘教案’,檢查特色筆記中教師的教法設計;作為‘學案’,檢查學法指導設計,作為‘筆記’,檢查教師課堂中導學案使用情況;作為‘作業’,檢查教師的批改落實情況。為提高導學案的編寫、使用和管理效益。目前導學案已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學科全面使用,在語文學科文言文教學、作文教學中使用,有效地引導學生完成“激趣導學、合作學習”的高效在常態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流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2)部分國家課程與地方、校本課程整合實施,提高效益。
針對地方課程與部分國家課程內容的交叉、重復問題,我們將地方課程《安全教育》、《環境教育》與國家課程中的政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合實施;將《傳統文化》與閱讀教學整合實施;借助研究型學習方法,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將部分物理知識、化學知識、數學探究內容做為研究性學習內容,通過實驗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初一年級開設研究與創新校本課程,既是物理、化學、數學學科的引橋課程,又有效地開展了研究性學習,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和解決問題能力。學校整合內容,整合課時,使國家課程育人目標得到強化,地方課程目標得以更好地落實;
    (3)學科內部課程資源的有機整合,最大限度落實課程目標。
    依據課程目標、教材特點、學生基礎,在學科內部進行課程資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實施效益,最大限度落實課程目標。如初一語文學科,依據語文課程目標,落實讀寫基本功訓練,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策略,有計劃地補充閱讀,適當增加語文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數學學科,就某一知識點的學習進行前后銜接或補充等。
    2.科學規劃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特色學校建設。
    (1)開設必修課。它是學校辦學目標、核心育人理念的體現,具有鮮明的學校特色。目前學校開設的校本必修課程有:每個班級,每學期開設的四節《勵志教育課》、學校承擔的藍色海洋教育市級教育體制改革實驗試點項目的《海洋教育學校課程》和校本化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研究與創新》。
    (2)設立選修課。充分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根據學生需要、教師資源、社區資源等,設立豐富多彩的選修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目前學校開設的校本選修課程有《演講與朗誦》、《戲劇小品欣賞與表演》、《趣味數學》、 《我們身邊的歷史》、《書法》、《漫談青島文化》、《英語口語與閱讀》、《數學規律探索》、《世界真奇妙》、《新聞歷史與編寫》、《口語》、《素描》、《科學》、《機器人》、《海上運動》、《手工制作》、《小記者》、《攝影》、《合唱》、《電腦維修》等。
    (二)加強隱性課程建設,發揮隱性課程的育人作用
    學校文化是課程,教師行為也是課程,要讓學校的一切因素成為學校課程體系的一部分。“讓每一個有志的孩子走向成功”是學校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核心價值觀,學校以勵志教育為主線,加強核心價值觀的挖掘與形成、制度文化構建、教師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的轉變以及學校顯性文化的建設,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立足基本校情,開展系列勵志教育活動,創新勵志教育途徑,建立健全勵志教育機構和制度,建設和完善勵志教育系統工程,讓全體師生員工參與到勵志教育活動中來,在各項教育活動和各個教育環節中滲透勵志教育,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勵志教育氛圍,確保實現勵志教育目標。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三十七中人正滿懷激情與夢想,在思考中奮勇前行,不斷提高學校課程建設水平,為師生個性化發展搭建平臺,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共同發展,踏上一個又一個事業的新高峰!

【附件】下載查看全文

教育部 中央電化教育館 中國教育報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 中國學校教育網